热点研究 | 中央环保督察可以协助环境质量改善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激励政策不同,我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是一项规模空前的政策干预措施,旨在集中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逐步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有效推动督察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程。此类政策对环境质量的改善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其长期效应仍存在争议,这也是政府与公众热议的话题。
研究背景
在中国的环境治理工作推进过程中,政策干预措施是较为独特的。在短期内集中力量推动解决环境问题,但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与其他国家必须通过经济激励才能推动政策实施相比,中国的中央环保督察政策确实独树一帜。其短期效应得到普遍认可,但这类措施的长期改善效应仍存在争议。
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作者选取2016年的两次中央环保督察进行了研究,对其推动环境质量改善的短期和长期效果进行了评估。
研究方法
中国的环境治理过程存在激励结构不健全、内部官僚问题、社会压力不足,三个根本性问题。针对中央环保督察(CEPI)改善这三种根本性问题的机理,本研究提出了四个假设:
1. CEPI标志着中央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坚定承诺,进一步促进地方调整激励结构;
2. CEPI通过提高环保部门的地位、促进部门间的合作,显著改善内部官僚问题;
3. CEPI促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制造自下而上的环保需求和社会压力;
4. CEPI的显著制度化趋势进一步巩固了上述三个假设的效果。
基于以上四个假设,本研究分析了2016年两次中央环保督察行动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长期及短期效益。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利用我国城市日均AQI数据和PM2.5浓度数据,以第一批(2016年7月12日至2016年8月19日)和第二批(2016年11月24日至2016年12月30日)中央环保督察城市作为实验组,其他城市作为对照组。其中,短期定义为“督察过后的前2个月”;长期定义为“督察过去2个月之后”。
研究结论
对双重差分法回归结果的分析发现,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对第一批督察城市产生了积极效应,即城市AQI和PM2.5浓度降低,该效应较环保督察执行时间略有滞后。如图1中列(3)所示,环保督察结束后3-4个月,城市AQI和PM2.5浓度开始有所降低,且该效果在督察结束后的5-8个月依然存在。
该研究也分析了2016年督察执行造成的相关负效应,可能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首次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导致日常环保监管和执法工作无法照常执行或暂时中断,该分析在解读第二批督察城市的结果时得以证实。虽然其结果与第一批城市相似(如图2)。但第二批城市督察期间该负效应有所降低,或可归功于借鉴了第一批城市的相关管理经验。
结果表明,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结束后,其对环境改善产生的积极效益并未消失,这有力的支持了本文论点,即中央环保督察是一种有效的政策干预措施,可以对环境质量的改善带来长期的正效益。但该研究也表示,在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还有其他环境措施与督察同时实施,未来应进一步细化模型,单独研究其中具体政策措施的干预效果。
图1. 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城市的
双重差分法回归模型结果
图2. 2016年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城市的
双重差分法回归模型结果
综上所述,如果运用得当,中央环保督察可作为外部刺激,使环境治理得到长期改善效益,助力决策者改革和优化环境治理制度。
但本文也指出了该类政府干预措施的两个潜在负效应:一是可能会对地方政府的管理体系产生负效应,包括中央督查与地方日常执法活动的兼容性,及公众、企业对部分极端治理手段产生的异议;二是中央督察政策的实施成本较高。因此,在干预性政策实施前,国家及地方政府应综合考虑潜在影响,采取辅助措施缓解负面影响,且使正面效应最大化。
文章
详情
原文标题:Could campaign-style enforcement improv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s cent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pection
发表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作者:Kai Jia, Shaowei Chen
第一作者机构: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nd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
出版年:2019
【3E论文速递、CCAPP整理发布】
往期回顾
一图读懂 | 2019年全国气质地图 - PM2.5
数据追踪 | 大气环境容量究竟几何?
经验分享 | 美国加州湾区清洁空气计划(第一期)
让我们共同创造
世界级洁净空气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